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代医家 >  虞抟

虞抟

  • 基本信息
    虞抟(1438~1517年),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浙江义乌花溪人,明代医学家。
    人物名
    虞抟
    出生日期
    1438年
    别名
    擅长
    主要成就
    其他作品
    《医学正传》《苍生司命》《半斋稿》《百字吟》
  • 人物生平

    虞抟(1438~1517年),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浙江义乌花溪人,明代医学家。

      

      虞抟出身世医家庭,幼年习儒,能博览群书,吟诗赋章,文学功底很好。后因母病而习家学,他的医术均为“祖父口传心授”而来,他于中年时,就以医术而闻名,他精研医学经典,对朱丹溪倍加推崇,并将张仲景、孙思邈、钱乙、李杲诸家之精华,融会贯通,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医学理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病人负责认真,治穷多不收诊金,且治验甚多,有“诊人死生无不验”之名。

  • 主要成就

    虞氏著述有《医学正传》8卷(1515年)、《苍生司命》8卷、《半斋稿》、《百字吟》等书。另有《医案正宗》、《方脉发蒙》6卷已佚。

      

      推崇丹溪,但不囿于其论。虞抟的医学思想主要成就在《医学正传》中,阐述了医学源流、授受、亢害承制、丹溪医说、四诊合参等内容,颇有见地。分述了内、外、妇、儿科近百种病证,收一千余方。诸病总论皆本于《内经》要旨,脉法宗王叔和,伤寒宗张仲景,内伤宗李东垣,小儿遵从钱乙。其余均以丹溪为主,摘选诸名家医方,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参考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虞抟受朱震亨影响很大。他的医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了朱震亨学派,对阳有余阴不足论独具心得。他认为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里提到阴与阳“非直指气为阳而血为阴也,经曰:‘阳中有阴,阴中亦有阳,正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长是也。”但是不囿于朱的学说,如对痰症的辨证上,丹溪主张“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而虞抟虽很推崇丹溪,但对他的这一说法,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痰证湿痰、燥痰,虚者、实者之分,并指出燥者润之,湿者燥之,治痰要以健脾为主,顺气为先的论治观点。

      

      虞抟阐发丹溪治疗风寒痹证的理论。治痹喜用燥湿化痰清热、养血活血、养阴护胃、祛风通络之法,更需慎口节欲,认为风寒湿瘦多因血虚而得,血虚而受热,其血已自沸腾又不慎感受水湿之邪,热而得寒,湿热痰浊瘀血凝滞,不得运行,所以疼痛。诚如内经所言:“脉涩而紧者痹”,“多少阴浮而弱,弱为血不足,浮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酒乃湿热之品,其痹多夹热”。同时又有自己的发挥,对痛痹着痹、风痹及肝肾亏虚、经年久痹等症的治疗有一定见解。

      

      使用肠溶剂或用器械灌肠治便秘。对一便秘25天,采用各种疗法都无效的小儿便秘患者,他用竹筒、香油灌肠,这是虞抟的首创用“口含香油以小竹筒一个套入肛门,以香油吹入肛内,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行,再过半时许,下黑粪一二升,困睡而安”。

      

      归纳健身养生的道理。曾有人向虞抟求医问道,他说出:“一要节制嗜欲,二要戒防性气,三要谨慎言语,四要严格衣食,这几条是摄生养性的要旨。

      

      虞抟治学态度严谨,反对邪术。他认为“夫医之为道,民命死生所系,其责不为不重。籍或不经儒术,业擅偏门,懵然不知,正道不反,几于操刃以杀人乎!”“夫医者为人司命,其可不尽心于此乎?”他一生也是按着这一原则在做,精研医术,遣方用药无不用尽心思。他反对巫术咒法,他批评说:“古有龙树咒法之书行于世,今流而为师巫,为降童为师婆,而为扇惑人民、哄吓取财之术。噫!邪术惟邪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并言明以病者生辰八字与生病日期来辨证及用药的说法,都是无稽之术,是在拿人的生命当成儿戏。

  • 内容来源

    名方名医/黄胜主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9 ISBN 978-7-5372-5769-5

  • 基本信息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