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多索茶碱注射液
Duosuochajian Zhusheye
Doxofylline Injection
本品为多索茶碱的灭菌水溶液,含多索茶碱(C11H14N4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注射 成人 每次 200 mg,每12小时一次,以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ml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5~10日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也可将本品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一日1次。
(1)药效学 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其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等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抑制哮喘的作用。
(2)药动学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静脉注射多索茶碱100 mg(注射时间超过10分钟),给药后血浆药物达峰时间(tmax)约为0.10小时,血药浓度峰值(Cmax)约为2.50μg/ml,消除半衰期(t1/2)约为1.83小时,能迅速分布到各种体液和脏器,总清除率为(683.6士197.8)ml/min。进食可使Cmax降低,tmax延迟,宜适当增加本品剂量。
使用黄嘌呤衍生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头痛、失眠、易怒、心动过速、期前收缩、
呼吸急促、高血糖、蛋白尿。如过量使用还会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痉挛等。上述表现为初期中毒症状,此时应暂停用药,并请医生诊断,监测血药浓度。但在上述中毒迹象和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可继续使用。
(1)凡对多索茶碱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1)茶碱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多索茶碱剂量亦要视个体病情变化而选择最佳剂量和用药方法。并监测血药物浓度。
(2)患有甲亢、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者,请遵医嘱用药。
(3)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
(4)本品不得与其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物同时服用,建议不要同时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品。
(5)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
(6)尚无儿童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
(7)老年患者对本品清除率可能有所不同,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巴比妥类药物对本品代谢影响不明显。
(2)动物试验显示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对本品代谢影响不明显。
(3)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如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合用,宜减量。
多索茶碱注射液:(1)10ml:0.1g;(2)10ml:0.2g;(3)20 ml:0.3g。
(1)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多索茶碱10mg),置水浴上蒸干,加盐酸1ml与氯酸钾0.1g,置水浴上蒸干,遗留浅红色残渣,遇氨气即变为紫色;再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紫色即消失。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取本品适量,用水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多索茶碱1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7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45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pH值 取本品10ml,加饱和氯化钾溶液1~2滴,依法检查,pH值应为4.5~6.5(通则0631)。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用水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多索茶碱1.0mg的溶液。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2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 5.8)(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nm;进样体积1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 主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
限度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2倍(0.1%),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mg多索茶碱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50EU。
其他 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2)。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多索茶碱0.1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 取多索茶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
色谱条件 见有关物质项下。
系统适用性要求 理论板数按多索茶碱峰计算不低于2000,主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密闭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