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妥洛特罗
Tulobuterol
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气道阻塞性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儿科用法与用量】 外贴 一日 1次,以妥洛特罗计算,成人为2mg,粘贴于胸部、背部及上臂部均可。
【儿科注意事项】 外贴 0.5~3岁,0.5mg;3~9岁,1mg;>9岁,2mg;粘贴于胸部、背部及上臂部均可,一日1次。
【儿科注意事项】未满6个月婴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无使用经验)。儿童长期给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无使用经验)。
(1)药效学 ①作用机制 妥洛特罗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激活与β2受体有紧密关系的腺苷酸环化酶。由此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转变为环腺苷酸(cAMP),显示出支气管扩张的作用。②肺功能改善作用 支气管哮喘患者(成人)就寝前经皮给予本品2mg的4周试验表明,与使用前比较,起床时及就寝前的PEF值有明显上升,认为有改善肺功能的效果。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年龄6个月~15岁)就寝前经皮给予本品0.5mg、1mg或2mg的2周试验表明,与使用前比较,起床时及就寝前的PEF值有明显上升,认为有改善肺功能的效果。③支气管扩张作用 对狗及豚鼠经皮给予本品,可持续抑制组胺引起的气管狭窄。④对气管平滑肌作用的选择性 狗经皮给予本品实验表明,不影响心率,有抑制气管狭窄的作用。且表明妥洛特罗有气管平滑肌松弛及心房兴奋作用,但对气管平滑肌作用的选择性(即对β2受体的选择性)明显优于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丙卡特罗、非诺特罗。⑤促进气管纤毛运动及镇咳作用 实验表明盐酸妥洛特罗具有气管纤毛运动促进作用(鸽)及镇咳作用(狗)。
(2)药动学 本品未在中国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外研究结果如下。①血清浓度 健康成人:对健康成人 24 小时单次经皮给药 2 mg 时,Cmax(1.35土0.08)ng/ml,tmax(11.8±2.0)小时,t1/2(5.9±0.6)小时;儿童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患者24小时内单次经皮给药,年龄4~9岁(体重18.0~26.5kg)1mg、年龄9~13岁(体重33.0~41.7kg)2mg时,Cmax(1.33±0.21)ng/ml,tmax(14.0±2.0)小时。②分布(参考)动物实验的结果对成熟及幼仔大鼠24小时经皮给予14C 妥洛特罗贴片10mg/kg时,发现肝脏、肾脏、消化系统等大部分组织的放射性核素分布高于血液,且可确认向标记部位的气管及肺分布,从各组织中的消失亦与血药浓度的变化相同。且成熟大鼠及幼仔的组织内浓度变化大致相同。③代谢 对健康成人24小时单次经皮给予妥洛特罗贴剂(4 mg)时,尿液中主要排泄物为妥洛特罗、3-羟基体、4-羟基体与5-羟基体及其结合体,以及 4-羟基5-甲氧基的结合体。其中妥洛特罗的排泄率最大。④排泄 对健康成人24小时单次经皮给予本品2mg时,至给药后3天之内,妥洛特罗的尿中排泄率为5.39%。
严重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生频率不明):可引起过敏症状,需密切观察,发现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症状时应中止给药,并进行适当的处置;严重的血清钾值下降。持续使用时间超过推荐用法和用量时,可引起心律失常,此时有引起心脏骤停的危险,因此需注意不要使用过量。
对本品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
(1)慎重用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有症状恶化的危险)、高血压患者(有可能使血压升高)、心脏疾病患者(有可能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糖尿病患者(有糖代谢亢进、血糖升高的危险)、特应性皮炎患者(粘贴部位易出现瘙痒感、发红等症状)、老年患者。
(2)重要注意事项:由于本品不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基本病理(气道炎症)的药物,因此需视患者的症状,适当并用类固醇制剂、茶碱制剂等药物。按用法和用量正确使用未见效时(标准方案为1~2周),认为不适用本品,应停止使用。
(3)儿童使用时,需在正确的使用方法指导下,密切观察用药经过。使用时注意清洁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后方可粘贴本品;为避免刺激皮肤,最好每次变换粘贴部位。本品易于剥离,儿童使用时请贴在手无法触及的部位。请勿贴于创伤面。
(4)一般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故需从低剂量开始慎重使用。
(5)妊娠期妇女及有妊娠可能的妇女,在判断治疗的有益性高于危险性时方可使用(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应避免授乳。
(1)与地高辛合用,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2)与黄嘌呤衍生物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利尿药合用,会发生低钾血症。
妥洛特罗贴剂:0.5 mg/贴,1 mg/贴、2mg/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