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尿激酶
Niaojimei
Urokinase
本品系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酶。它是由高分子量尿激酶(MW54000)和低分子量尿激酶(MW33000)组成的混合物,高分子量尿激酶含量不得少于90%,每1mg蛋白中尿激酶活力不得少于12万单位。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1)本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仍有胸痛及心电图ST段抬高者)、急性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或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周围动脉栓塞、症状严重的骼-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视网膜动脉栓塞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6小时内)等。
(2)局部用于保持血管插管或引流管通畅。
(1)急性心肌梗死以本品150万U溶于50~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剂量可随体重情况略做调整。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目前已不主张应用,仅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在冠状动脉发生血栓栓塞者,于梗死相关动脉内缓慢注射本品20万~100万U(每分钟1万~2万U)。
(2)急性肺栓塞仅在大面积肺栓塞、尤其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用,治疗方案有两种:①给予本品负荷量4400U/kg在10分钟内静脉注入,继之以每小时2200U/kg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12小时;②20000U/kg在2小时内静脉注射。目前指南推荐短时间给药法。
(3)深静脉血栓 可每日给予20万~25万U,自患肢静脉注射,连续数日。也有人主张采用急性肺栓塞相似的溶栓方案,但给药时间可适当延长,继以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近年来已不推荐对深静脉血栓患者常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仅在巨大髂-股静脉血栓有肢体坏疽危险时建议使用。
(4)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发病3小时内),超过6小时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100万~150万U溶于100~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半小时内静脉注入。需注意阿司匹林必须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
(1)药效学本品为一内源性纤溶物质,直接作用于机体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从而将纤维蛋白凝块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栓溶解。尿激酶的纤溶作用无特异性,也会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其他血浆蛋白质降解。尿激酶为肾脏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从尿中提取(国产尿激酶均通过此途径制成),也可经人类肾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制成。静脉注射溶栓剂量的本品后,血液纤溶活性增高,停止给药后数小时作用消失,但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水平降低及循环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可持续12~24小时,溶栓效应与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窗明显相关。本品主要用于新鲜血栓,病程超过7天者效果不佳。
(2)药动学本品在人类的药动学研究仍很不全面。静脉注射本品可迅速经肝脏清除,血浆半衰期约20分钟。肝功能损害患者预期半衰期延长,小部分药物经胆汁和尿排泄。
(1)出血可为表浅部位的出血(主要在皮肤、黏膜和血管穿刺部位),也可为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略血、尿血、腹膜后出血、脑出血等),严重者需输血,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约1%~5%,其中脑出血的发生率一般<1%。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时需立即停止输注,必要时输新鲜血或红细胞、纤维蛋白原等,也可试用氨基己酸等抗纤溶药注射止血,但通常效果不显著。预防出血主要是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事先建立好静脉通路,开始输注本品后禁止肌内注射给药。
(2)本品为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无抗原性,但个别患者可发生轻度过敏反应,如皮疹、支气管痉挛、发热等。
(3)少见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由于溶栓治疗会导致严重出血甚至脑出血,在下列情况下应禁忌溶栓治疗。
(1)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
(2)既往任何时间的出血性脑卒中和1年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包括TIA)。
(3)颅内肿瘤。
(4)可疑主动脉夹层。
(5)入院时严重且不能控制的高血压(>170/110mmHg)或严重高血压病史。
(6)近期(1个月)内外伤(包括头部外伤)和大手术。
(7)创伤性或较长时间(>10分钟)心肺复苏。
(8)不能压迫的大血管穿刺。
(9)近期(2~4周)脏器出血史。
(10)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1)已知出血倾向或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剂。
(12)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13)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且疑有左心房内血栓者。
(1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
(15)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性疾病。
(1)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快速溶解,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此溶栓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并给予相应处理。
(2)妊娠期妇女虽然本品在大鼠和小鼠的研究未见影响受精和损害胚胎,但动物的生殖研究不总能预示人类的反应。本品在妊娠期妇女未经适宜的有良好对照的研究,对妊娠期妇女只在非常必要时使用。
(3)老年用药本品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见确切报道。但年龄>70岁者慎用。
急性心肌梗死时,本品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增加溶栓疗效,不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与肝素合用可能轻度减少再梗死发生,但也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
注射用尿激酶:(1)1万U;(2)5万U;(3)10万U;(4)20万U;(5)25万U;(6)50万U;(7)100万U;(8)150万U。
取效价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用巴比妥-氯化钠缓冲液(pH7.8)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0单位的溶液,取1ml,加牛纤维蛋白原溶液0.3ml,再依次加入牛纤维蛋白溶酶原溶液0.2ml与牛凝血酶溶液0.2ml,迅速摇匀,立即置37℃+0.5℃恒温水浴中保温,立即计时。应在30~45秒内凝结,且凝块在15分钟内重新溶解。以0.9%氯化钠溶液作空白,同法操作,凝块在2小时内不溶(上述试剂的配制同效价测定)。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加0.9%氯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3000单位的溶液,依法检查(通则0901第一法与通则0902第一法),应澄清无色。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大于5.0%(通则0831)。
分子组分比 取本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后,加入等体积的缓冲液[取浓缩胶缓冲液(F液)2.5ml、20%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2.5ml、0.1%溴酚蓝溶液1.0ml与87%甘油溶液3.5ml,加水至10ml],置水浴中3分钟,放冷,作为供试品溶液,取10μl,加至样品孔,照电泳法(通则0541第五法考马斯亮蓝法染色)测定,按下式计算高分子量尿激酶相对含量(%)。
乙肝表面抗原 取本品,加0.9%氯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按试剂盒说明书项下测定,应为阴性。
异常毒性 取本品,加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00单位的溶液,依法检查(通则1141),应符合规定。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万单位尿激酶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1.0EUo
凝血质样活性物质血浆的制备取新鲜兔血,加3.8%枸檬酸钠溶液(每9ml兔血加3.8%枸椽酸钠溶液1ml),混匀,在2~8℃条件下,以每分钟5000转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在一20℃速冻保存备用,用前在25℃融化。
测定法 取本品,加巴比妥缓冲液(pH7.4)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含5000单位、2500单位、1250单位、625单位与312单位的供试品溶液。若供试品中含乙二胺四醋酸盐或磷酸盐,必须先经巴比妥缓冲液(pH7.4)在2℃透析除去,再配成上述浓度的溶液。
取小试管(12mm×75mm)7支,在第1管和第7管各加巴比妥缓冲液(pH7.4)0.1ml作空白对照,其余5管分别加入上述倍比稀释的供试品溶液各0.1ml,再依次加入6-氨基己酸溶液[取6-氨基己酸1.97g,加巴比妥缓冲液(pH7.4)使溶解,并稀释至50ml]与血浆各0.1ml,轻轻摇匀,在25℃水浴中,静置3分钟,加入已预温至25℃的氯化钙溶液(取氯化钙1.84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500ml)0.1ml,混匀,置水浴中,立即计时。注意观察血浆凝固,终点判断为轻轻倾斜试管置水平状,溶液呈斜面但不流动,记录凝固时间(秒)。每个浓度测3次,求平均值(3次测定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0%)。以供试品溶液浓度的对数为纵坐标,复钙缩短时间(空白管的凝固时间减去供试品管的凝固时间)为横坐标绘图。连接不同稀释度的供试品各点,应成一直线,延伸直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为供试品浓度,即凝血质样活性为零值时的供试品酶活力,按每1ml供试品溶液的单位表示,每1ml应不得少于150单位。
溶栓药。
遮光,密封,在10℃以下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