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枸橼酸氯米芬胶囊
JuyuansuanLümifenJiaonang
ClomifeneCitrateCapsules
本品含枸橼酸氯米芬(C26H28ClNO•C6H8O7)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①治疗无排卵或少排卵的女性不孕症,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②治疗黄体功能不全。③测试卵巢功能。④探测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异常。⑤治疗精子过少的男性不育症。
口服一日50mg,共5日。于月经周期的第3~5天开始服药。若患者系闭经,则可于任何时候开始治疗。患者在治疗后有排卵但未受孕,可重复原治疗的疗程,直到受孕,一般需重复3~4个疗程。若患者在治疗后无排卵,在下一次的疗程中剂量可增加到一日100mg,共5日。有些患者每日药量达250mg时方才能排卵。
(1)药效学 本品刺激排卵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由于本品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刺激排卵可能是在下丘脑部位,首先拮抗占优势,通过竞争性占据下丘脑雌激素受体,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负反馈,起抗雌激素作用,促使黄体生成激素与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增加,继之刺激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后,雌激素的释放量增加,通过正反馈作用而激发排卵前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达峰值,于是排卵。治疗男性不育可能与FSH和LH升高有关。
(2)药动学 口服后经肠道吸收,进入肝血流循环。t1/2一般为5~7天。本品在肝内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然后自粪便排出。部分经肠肝循环再吸收,5天内自粪便中排出一半,6周内仍可在粪便中测出。
(1)在规定的用量范围内,不良反应少见。用量过大或用药期限过长,则严重的不良反应常有发生,停药后才可逐渐消失。用氯米芬进行治疗,多胎的发生率增加。
(2)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胃痛、盆腔或下腹部肿胀疼痛(卵巢增大、囊肿形成或卵巢纤维瘤增大,较明显的卵巢增大一般发生在停药后数天)。
(3)较少见的不良反应视物模糊、复视、眼前感到闪光、眼睛对光敏感、视力减退、皮肤和巩膜黄染。
(4)下列反应持续存在时应予以注意:潮热、乳房不适、便秘或腹泻、头晕或眩晕、头痛、月经量增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食欲亢进和体重增加、毛发脱落、精神抑郁、神经紧张、好动、失眠、疲倦、恶心、呕吐、皮肤红疹、过敏性皮炎、风疹、尿频等,也可有体重减轻。
原因不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肝功能损害、精神抑郁、血栓性静脉炎等患者应禁用。
(1)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可致畸胎。在用药期间应每日测量基础体温,以监测患者的排卵与受孕情况,一旦受孕立即停药。
(2)曾有报道,治疗中发现乳腺癌2例、睾丸癌1例。
(3)用药期间按需进行下列指标测定:①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H)。②长期用药者测定血浆内24-去氢胆固醇含量,查明用药对胆固醇合成有无影响。③血浆内的皮质激素传递蛋白(transcortin)含量。④血清甲状腺素含量。⑤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⑥磺溴酞钠(BSP)肝功能试验。⑦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含量(可能增多)。
(4)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慎用。
(5)用药期间需注意检查:每一疗程开始前须正确估计卵巢大小;每天测量基础体温;必要时测定血清雌激素及孕酮水平;黄体期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测定尿内孕二醇含量,判断有无排卵;治疗前需测定肝功能;治疗1年以上者,需进行眼底镜及裂隙灯检查。
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mg。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33nm与29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本品的内容物显枸橼酸盐的鉴别反应(通则0301)。
溶出度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通则0931第一法)测定。
溶出条件 以盐酸溶液(9→1000)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样。
供试品溶液 取溶出液20ml,滤过,弃去初滤液10ml,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与测定法 见含量测定项下。
限度 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3)。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枸橼酸氯米芬50mg),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振摇30分钟使枸橼酸氯米芬溶解,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 取枸橼酸氯米芬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μg的溶液。
测定法 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在29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
促排卵药。
遮光,密封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