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ZhusheyongMeiluoxilinna
MezlocillinSodiumforInjection
本品为美洛西林钠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冻干品。含美洛西林(C21H25N5O8S2)按无水物计算,不得少于91.0%;按平均装量计算,含美洛西林(C21H25N5O8S2)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结晶或疏松块状物。
主要适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及血流感染、脑膜炎等。
(1)成人静脉给药,每日8~20g,分4次静脉注射或滴注。肌内注射,每日100~125mg/kg,分4次注射,一次肌内注射不宜超过2g。
(2)儿童每日150mg/kg,分2~4次静脉注射或滴注。本品静脉注射时药液浓度不应超过10%,在3~5分钟内缓慢注射。
(3)治疗中、重度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以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宜。治疗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可单剂静脉滴注1~2g,并于给药前90分钟或给药时口服丙磺舒1g。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剂量可为每日6~8g,分4次肌注或静脉给药。
(4)治疗肾功能减退患者严重全身性感染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者,剂量为每8小时3g;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剂量为每8小时2g。
本品用低剂量<5g时,静脉注射时间至少2~4分钟;剂量为5g时,静脉注射时间至少15~20分钟。早产儿和新生儿需相应延长注射时间。有明显肝功能减退者,剂量应减半或给药间隔时间延长1倍。
【儿科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日150mg/kg,分2~4次(浓度100mg/ml)。
【儿科注意事项】(1)为新型半合成青霉素,为窄谱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
(2)本品与其他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反应。
(3)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1)药效学 本品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较阿洛西林为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弱。本品对粪肠球菌作用较强,与氨苄西林相仿。本品与铜绿假单胞菌生存所必需的PBPs形成多位点结合,且对细菌的细胞膜具有穿透作用,因此有较强的抗假单胞菌作用。本品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杆菌科细菌对其耐药。
(2)药动学 本品口服不吸收,肌注给药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70%,肌内注射1g美洛西林0.75~1.5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为15~25mg/L。本品静脉给药后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模型,于4~5分钟内静脉推注美洛西林1g和5g,推注结束后5分钟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56mg/L和383.5mg/L;于15分钟和2小时内分别静脉滴注美洛西林3g,滴注结束时的血药峰浓度分别为269mg/L和100mg/L。本品易分布至胆汁、腹腔液、胸腔液、胰腺、骨及创面分泌物内;本品在支气管分泌物中分布良好,以支气管镜获取的分泌物中的药物高峰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55%,痰液中药物浓度可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4%~7.7%。在脑膜无炎症时,不易进入脑脊液,但在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30%。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也有少量药物分泌至乳汁。美洛西林可穿透至心脏瓣膜和乳头肌以及前列腺组织。本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6%~42%,消除半衰期为0.7~1.1小时,在新生儿中半衰期延长,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血半衰期可延长至6小时。部分药物可在肝内代谢为无活性物质。药物主要以原形经肾脏随尿液排出,55%~60%的给药量于6小时内随尿排出;给药量的4%以原形自胆道排出。本品较少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所清除。
本品不良反应与羧苄西林相似,但高钠血症、低钾血症以及出血时间延长均较后者少见。以变态反应较为多见,有皮疹、药物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亦发生于少数患者,个别患者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少数患者静脉给药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可出现神经-肌肉过度应激,偶见癫痫发作的报道,偶见凝血功能障碍。
对本品或其他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
(1)使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者禁用。
(2)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宜停止授乳。
(3)严重肝、肾功能减退者以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
(4)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出现假阳性。
(5)尿蛋白试验结果可呈现假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呈阳性。
(6)本药每1g含1.85mmol钠,大剂量给药时应定期测定血钠浓度。
(7)对头孢菌素类或其他过敏原过敏者慎用。
(8)美国FDA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为注射给药B。
(1)本品与酸性物质(pH4.5以下)配伍,可产生沉淀;与碱性物质(pH8.0以上)配伍,可减低本品效价。
(2)本品与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诺氟沙星、胺碘酮等呈配伍禁忌。
(3)与肝素、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铜等抗凝血药合用可能导致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出血。
(4)与甲氨蝶啶合用可干扰后者的肾小管排泄,降低其清除率,引起甲氨蝶啶的毒性反应。
(5)与维库溴铵(vecuroniumbromide)类肌松药合用可延长及增加其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1)0.5g;(2)1g;(3)1.5g;(4)2.0g;(5)2.5g;(6)3.0g;(7)3.5g:(8)4.0g。
取本品,照美洛西林钠项下的鉴别(1)、(2)、(4)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以上(1)、(2)两项可选做一项。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瓶,按标示量分别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深。
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临用新制。
供试品溶液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美洛西林0.6mg的溶液。
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测定法与限度见美洛西林钠有关物质项下。
美洛西林聚合物照分子排阻色谱法(通则0514)测定。临用新制。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美洛西林0.2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溶液、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测定法与限度见美洛西林钠美洛西林聚合物项下。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按标示量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依法检查(通则0903),标示量为1.0g以下的折算为每1g样品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标示量为1.0g以上(包括1.0g)每个供试品容器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
酸碱度、水分、细菌内毒素与无菌照美洛西林钠项下的方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2)。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美洛西林0.15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与测定法见美洛西林钠含量测定项下。
抗生素类药。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二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214-15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