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凌康药典 >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

  • 英文名

    Moxifloxacin

  •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下列感染:①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卡他莫拉菌所致者;②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性加重,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卡他莫拉菌所致者;③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者;④单纯性皮肤及其附属结构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所致者;⑤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由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咽峡炎链球菌、星座链球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多形拟杆菌或消化性链球菌属所致者;⑥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所致者。

  • 用法与用量

    (1)口服及静脉给药剂量相同,剂量均为一日1次,每次400mg。治疗下列感染的疗程如下: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疗程10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性加重,疗程5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7~14日;单纯性皮肤及其附属结构感染,疗程7日。


      (2)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一次0.4g,一日1次,餐后口服,疗程7日或10日(对于耐药性严重的地区,可考虑适当延长至14日,但不宜超过14日)。

  • 药理学

    (1)药效学    莫西沙星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体内、外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的作用较沿用氟喹诺酮类增强。该药系通过对细菌的拓扑异构酶Ⅱ(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N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菌DNA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


      莫西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RSP)、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但对肠球菌属的作用略差。对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沙门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亦具有良好抗菌作用,与环丙沙星相仿。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环丙沙星略差。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和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等具有高度抗微生物活性,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亦具有良好抗菌作用。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艰难梭菌对莫西沙星呈现耐药。


      (2)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90%。高脂肪餐亦不影响本品的吸收。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400mg后,Cmax为(3.1±1.0)mg/L,AUC为(36.1±9.1)(mg·h)/L。单次静滴400mg后Cmax为(3.9±0.9)mg/L,AUC为(39.3±8.6)(mg·h)/L。每日口服或静滴400mg,多次给药后至少3日后达稳态血药浓度。每日400mg多次口服后的Cmax和AUC分别为(4.5±0.5)mg/L和(48.0±2.7)(mg·h)/L,每日400mg静脉多次给药后的Cmax和AUC分别为(4.2±0.8)mg/L和(38.0±4.7)(mg·h)/L。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0%,表观分布容积为1.7~2.7L/kg。口服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在肺泡巨噬细胞、肺泡上皮衬液、上颌窦黏膜、支气管黏膜、鼻息肉中的药物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之比为1.7~21.2。口服或静脉给药后约有45%的药物以原形自尿(约20%)和粪(约25%)中排出,t1/2β为(12±1.3)小时。总清除率和肾清除率分别为(12±2.0)L/h和(2.6±0.5)L/h。莫西沙星在肝内通过与葡萄糖苷酸和硫酸酯结合而被代谢,不经细胞色素酶P450系统。该药的代谢产物硫酸酯结合物(M1)占给药量的38%,主要由粪中排出;口服或静脉给药量的14%转化为葡萄糖苷酸结合物(M2),主要自尿排出。M2和M1的Cmax分别约为母体同期血药浓度的-40%和<10%。


      老年健康志愿者口服及静脉给药后,Cmax、AUC和t1/2β与年轻者相比无明显差别,提示老年人应用时不需调整剂量。


      在轻、中、重度肾功能减退者中,该药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改变,提示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在肝功能减退呈轻度(Child-PughA级)和中度(Child-PughB级)患者中,莫西沙星原药的AUC分别较健康受试者增加78%和102%,Cmax增加79%和84%;代谢产物M1和M2的AUC及Cmax亦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轻度和中度肝功能减退患者均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减退者(Child-PughC级)的药动学研究资料尚缺乏。

  • 不良反应

    (1)不良反应发生率≥3%者恶心(7%)、腹泻(6%)、头晕(3%)、眼干(1%~6%),视力敏锐度减退(1%~6%)。


      (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3%者①全身反应,如头痛、腹痛、注射部位疼痛、下肢痛、背痛、胸痛,严重过敏反应;②呕吐、食欲缺乏、口干、便秘、腹胀、腹泻、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性黄疸等;③心悸、心动过速、高血压、四肢水肿、Q-T间期延长等;④失眠、紧张不安、焦虑、嗜睡、意识模糊、感觉异常、震颤和眩晕;⑤关节痛、肌痛;⑥皮疹、皮肤瘙痒、出汗等;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炎;⑧呼吸困难;⑨味觉异常;⑩淀粉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酶原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或升高。


      (3)罕见不良反应其发生率<0.1%者有关节炎、视觉异常、幻觉、癫痫发作、心电图异常、心房颤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糖、黄疸、肝炎、肝坏死、肝衰竭、变应性肺泡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史-约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剥脱性坏死、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各类血细胞减少、血清病、肌腱炎、肌腱断裂等。在该药上市后的全球不良事件报告中尚有过敏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假膜性肠炎。

  • 禁忌

    (1)对本品或任何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妊娠期妇女禁用。

  •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必须使用本品时应停止授乳。


      (2)18岁以下患者禁用本品。


      (3)氟喹诺酮类,包括莫西沙星,与各年龄段肌腱炎、肌腱断裂风险的增加相关。60岁以上高龄,合用甾体类药物,肾脏、心脏或肺移植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肌腱疼痛、肿胀或炎症的最初体征时,即应停用本品。


      (4)使用本品的患者参加体力活动或情绪紧张,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


      (5)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肌腱功能障碍病史者使用本品,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


      (6)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


      (7)原本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严重的脑动脉硬化、癫痫)者使用本品,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和癫痛发作的风险增加。


      (8)过度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的患者使用本品,有出现中度至严重的光毒性反应风险。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9)本品可致Q-T间期延长,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因此该药在下列情况下应避免应用:已知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患者未纠正低钾血症;使用Ⅰ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Ⅲ类(如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者。


      (10)肝功能损害或不全及有代谢障碍的患者使用本品,可致血药浓度升高,出现Q-T间期延长的风险增加。


      (11)临床上有明显心动过缓、急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本品,增加Q-T间期延长的风险,故不推荐使用。


      (12)静脉输液的速率加快,可加重Q-T间期延长的程度。


      (13)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偶可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可出现在第一剂用药后。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药,并予以紧急抢救措施。此外,在多剂给药疗程中亦可发生其他严重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黄疸和肝坏死等。


      (14)患者如出现腹泻时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应予相应治疗。


      (15)本品在肾功能减退及肝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参见“药动学”部分。

  • 药物相互作用

    (1)与西沙必利、决奈达隆、美索达嗪、硫利达嗪、匹莫齐特、齐拉西酮合用,Q-T间期延长的作用相加,出现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停搏等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属禁忌。


      (2)氟喹诺酮类与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本脲、米格列醇、曲格列酮、阿卡波糖、胰岛素等降糖药合用,可致血糖波动,如必须合用,应加强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用量。氟喹诺酮类停用后,也应注意调整降糖药用量。


      (3)与利多卡因、恩卡尼、氟卡尼、托卡尼、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胺碘酮、美西律、溴苄胺、丙吡胺、莫雷西嗪、奎尼丁、阿义马林、阿夫唑嗪、多非利特、伊布利特、雷诺嗪、索他洛尔、红霉素、氯丙嗪、氯米帕明、地昔帕明、洛非帕明、奋乃静、氟奋乃静、阿米替林、去甲替林、阿莫沙平、氟哌利多、多塞平、伊洛哌酮、异丙嗪、美沙酮、舒尼替尼、拉帕替尼、尼洛替尼、三氧化二砷等合用,Q-T间期延长的作用相加,出现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等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


      (4)与阿洛司琼合用,由CYP1A2调节的药物代谢被抑制,阿洛司琼血药浓度上升,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5)服用铁剂和抗酸药明显降低莫西沙星的生物利用度。


      (6)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莫西沙星与单剂量的华法林,对凝血酶原时间及华法林的Cmax、AUC等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但有报道在两药合用后,在使用华法林已稳定的高龄患者中出现华法林作用增加的情况,因此,两者合用时应进行相应的凝血试验和监测出血倾向。


      (7)莫西沙星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类似,在某些患者中有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潜在可能,因此原已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未能纠正的低钾血症者、急性心肌缺血者正在应用Ⅰ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和索洛地尔)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亦不宜与已知可使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合用。

  • 制剂与规格

    盐酸莫西沙星片:0.4g。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250ml:莫西沙星0.4g与氯化钠2g;(2)250ml:莫西沙星0.4g与氯化钠2.25g。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20ml:0.4g。

  • 内容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