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本品单用或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表达的并经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
静脉滴注首次按体表面积400mg/m²,静脉滴注120分钟(滴注速度不得超过5ml/min);以后按体表面积一次250mg/m²,静脉滴注60分钟,每周1次。
(1)药效学 本品可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其他配体,如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结合。本品是针对EGFR的免疫球蛋白G1(IgG1)单克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R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据临床研究显示,本品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明显延长了无病生存期。另外美国FDA也批准了本品联合放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头颈部鳞癌,以及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或晚期头颈部鳞癌。
(2)药动学 本品单药治疗或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时的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当剂量从20mg/m²增加到400mg/m²时,曲线下面积(AUC)的增加程度超过剂量的增长倍数。当剂量从20mg/m²增加到200mg/m²时,清除率(CL)从0.08L/(m²·h)下降至0.02L/(m²·h),当剂量>200mg/m²时,CL不变。表观分布容积(Vd)与剂量无关,接近2~3L/m²。本品400mg/m²静脉滴注2小时后,平均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84μg/ml(92~327μg/ml),平均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97小时(41~213小时)。按250mg/m²静脉滴注1小时后,平均Cmax为140μg/ml(120~170μg/ml)。在推荐剂量下(初始400mg/m²,以后一周250mg/m²)到第3周时,本品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峰值、谷值波动范围分别为168~235μg/ml和41~85μg/ml。平均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14小时(75~188小时)。
本品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大多可耐受。在接受本品单药治疗和本品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5%和1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
(1)最常见的是痤疮样皮疹、疲劳、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和便秘等。
(2)皮肤毒性反应,如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裂伤和感染等,多数可自然消失。
(3)其他反应还有白细胞计数下降、呼吸困难等。
(4)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输液反应、败血症、肺间质疾病、肾衰、肺栓塞和脱水等。
(1)已知对有严重超敏反应(3级或4级)的患者禁用。
(2)本品对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确认前,儿童禁用。
(3)使用本品期间如发生肺间质疾病,则禁止继续使用。
(1)本品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轻至中度皮肤毒性反应无须调整剂量,发生重度皮肤毒性反应者,应酌情减量。
(2)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药物清除率较男性低25%,但疗效和安全性相近,无须根据性别调整剂量。因本品能透过胎盘屏障,可能会损害胎儿或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故妊娠期妇女及未采取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慎用。因本品可通过乳汁分泌,故哺乳期妇女慎用。
(3)严重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为3%,致死率低于0.1%。其中90%发生于第1次使用时,以突发性气道梗阻、荨麻疹和低血压为特征。因部分输液反应发生于后续用药阶段,故应在医生监护下用药。发生轻至中度输液反应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服用抗组胺药物;若发生严重的输液反应须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及输氧等治疗措施。部分患者应禁止再次使用本品。此外,在使用本品期间如发生急性发作的肺部症状,应立即停用,查明原因,若确系肺间质疾病,则禁用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实验证明本品与依立替康间不存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50ml:100m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