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
本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二线治疗和转移性乳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展或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静脉滴注。推荐剂量:结、直肠癌患者按体重一次5mg/kg,用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每2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本品应在术后28日以后使用,且伤口完全愈合。第1次静脉滴注应在化疗后,滴注时间应超过90分钟;若第1次滴注耐受良好,第2次滴注时间应超过60分钟;若仍然耐受良好,以后滴注时间超过30分钟即可。
(1)药效学 本品为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是一种重组的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G₁(lgG₁)抗体,通过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而起作用。本品可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并防止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Flt-1和KDR)结合。在体外血管生成模型上,VEGF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导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在接种了结肠癌的裸(无胸腺)鼠模型上,使用本品可减少微血管生成并抑制转移病灶进展。
(2)药动学 本品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只检测其血清总浓度(即不区分游离的贝伐珠单抗和结合到VEGF配体上的贝伐珠单抗)。基于一定人群的药动学分析:491名患者接受1~20mg/kg贝伐珠单抗,每周1次、每2周1次或每3周1次,本品半衰期大约为20日(11~50日),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约为100日。本品采用剂量为10mg/kg,每2周1次治疗时,其血清蓄积率为2.8。本品的血清清除率因患者的体重、性别和肿瘤负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体重较正后,男性较女性有较高的清除率(0.262L/d对0.207L/d)和较大的清除体积(3.25L对2.66L)。肿瘤负荷大的(大于或等于肿瘤体表面积中位值)患者较肿瘤负荷小的(小于肿瘤体表面积中位值)患者有较高的清除率(0.249L/d对0.199L/d)。
在一项813名患者参加的临床随机实验研究中,没有证据证明,在应用本品时,相对于女性和肿瘤负荷小的患者,男性或肿瘤负荷大的患者的疗效差。临床疗效与本品暴露量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定论。
(1)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胃肠穿孔或伤口并发症、出血、高血压危象、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
(2)最常见不良反应无力、疼痛、腹痛、头痛、高血压、腹泻、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口腔炎、便秘、上呼吸道感染、鼻衄、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蛋白尿。
(3)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NCI-CTC3~4级)为无力、疼痛、高血压、腹泻、白细胞减少。
(4)FDA有关改动贝伐珠单抗药物说明书中的警告及副作用:①会引起一种非常罕见的脑部毛细血管溢漏综合征(RPLS)。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嗜睡、意识不清、失明和其他一些视觉与神经系统的疾患。可能并发轻度到重度高血压。据报道这些症状是在服用贝伐珠单抗16个小时到1年中发生的。②鼻中隔穿孔。
目前尚不明确本品的禁忌证。
(1)胃肠穿孔或伤口愈合并发症使用本品可并发胃肠道穿孔和伤口开裂,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胃肠穿孔,有时伴有腹腔内脓肿,可发生在应用本品的全过程(但和使用时间的长短没有相关性)。本品和IFL(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联用时,胃肠穿孔的发生率为2%。如果患者在应用本品的过程中出现胃肠穿孔或需要医疗干预的伤口开裂时,本品应永久停用。为了避免本品治疗影响伤口愈合或伤口开裂,在应用本品治疗结束后要间隔多长时间再进行选择性手术,目前还没有定论。
(2)出血在应用本品和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出现出血,在一个小型的采用本品和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发现,病理组织学为鳞癌的严重或致命出血发生率为31%,而腺癌的发生率仅为4%,但单独采用化疗的无一例发生。近期发生过出血的患者不应接受本品治疗。
(3)免疫原性作为一种治疗用的蛋白质,必然存在潜在的免疫原性。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抗体的发生率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结论。500名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的血清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没有高滴度的抗贝伐珠单抗抗体存在。
(4)血压监测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应每2~3周监测其血压。如果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应更加频繁监测其血压。由于接受本品治疗而诱发或加重高血压而停药的患者,应继续定期监测其血压。
(5)实验室检查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应进行系统的尿液检查,以监测是否诱发或加重蛋白尿。患者出现2+或更严重的蛋白尿时,应检查24小时尿并做进一步评价。
尚缺乏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数据。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4ml:100mg;(2)16ml:400m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067-9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