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疗美容 >  吸脂术

吸脂术

  • 基本信息
    由于肥胖者显著影响人的体型美并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因此塑造理想的体型对大多数肥胖者来讲是梦寐以求的目的。而近年来针对肥胖者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更是层出不穷。吸脂减肥术是目前最常应用而效果可靠的减肥方法,以负压吸脂为主,目前已发展有超声吸脂、电子吸脂、共振吸脂、激光溶脂等多种方法,使得吸脂的效果亦不断提高。
    英文名称
    liposuction
    其他名
    吸脂减肥术、体型雕塑术
    科室
    整形外科、医疗美容科
    适应人群
    轻、中度肥胖者
    操作方式
    应用负压原理,通过皮肤小切口吸取皮下堆积脂肪
    特点
    抽吸量大、出血少、组织损伤轻
  • 概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始即有法国医师利用小切口进行皮下脂肪的刮除,但因感染和血管损伤而失败造成截肢的恶果,因此直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师才又进行了此项操作,使得此项技术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湿性抽吸技术和肿胀局麻技术相继被应用,脂肪抽吸获得了抽吸量大、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和麻醉时间长等良好的效果。近几年除负压吸脂外又相继发明了超声吸脂、电子吸脂和共振吸脂等,使脂肪抽吸朝着更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

  • 技术原理

    一、注射吸脂法


    注射器吸脂是利用注射器所产生的真空负压,结合肿胀技术抽吸皮下脂肪,属于负压吸脂。


      (一)注射器


      可使用普通一次性医用塑料注射器,也可用专用金属吸脂注射器。使用普通注射器时在吸脂针扎入皮肤后,拉开针芯形成负压用血管钳夹持针芯防止回缩,即可进行拉锯式抽吸。而专用注射器为旋卡式,较普通注射器使用方便,可反复清洗消毒后再用。


      (二)抽吸针


      注射器吸脂目的有二∶一是抽吸局部聚积的脂肪,起到减肥塑形目的,因吸脂量较大,此时可选用较长吸脂针,内径为1.5~3.5mm(16、18、20号),长10~20cm。前端有2~3个侧孔,针尖圆钝但有马蹄形斜面。使用时可直接穿透皮肤无需切开皮肤。另一个即是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填充时,因吸脂量较少,则选用普通注射针头,如9号、12号、16号。注射器也多选择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三)吸脂方法


      用普通针头吸脂时可采用横吸法,即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筒,环指尖抵住抽吸针尾部,以免针尾触及皮肤而受伤。左手捏起脂肪抽吸部位以前臂动作为主轴方向进行抽吸。若抽吸脂肪量较大选用专用吸脂针时采用纵吸法。右手握针筒,以示指抵住抽吸针尾部,左手平放于皮肤,进行前后往复抽吸。当抽吸区逐渐变软后,左手可捏持皮肤和皮下组织,依次抽吸深浅脂肪组织层。抽吸浅层脂肪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表浅血管。因为浅层脂肪具有遮盖深层脂肪凹凸不平的功能,而且对女性皮肤的质感有重要作用,原则上要保留大约0.4~0.5cm厚度的浅层脂肪。


      二、电动负压吸脂术


      电动负压吸脂是利用电动吸引器或专用的负压吸脂机,连接吸脂导管和不同型号的金属吸管,在密闭的瓶内达到真空,一般真空负压相当于一个大气压(100kPa)即可将脂肪吸出。在肿胀麻醉液注射完成后,在抽吸区域外围较隐蔽处做1~2处皮肤切口。自切口处将吸脂管插入深层皮下脂肪启动吸脂机,由深至浅逐层抽吸,吸脂管在隧道内行拉锯式往复运动,脂肪混合液即可被吸入导管内。观察抽吸液为淡黄色脂肪混合液时说明抽吸正确。导管内出现血液时应停止抽吸,改变抽吸管方向重新抽吸。在同一隧道内往复运动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形成皮下腔隙过大。同一隧道排列要规则,间隔角度相同呈扇形或放射状排列,以使术后愈合后形成较平坦的皮肤表面。抽吸时不但注意观察抽吸液而且应随时判断皮下剩余脂肪的状况。如脂肪的厚度、对称性,皮肤表面是否平整等。并应随时纠正缺陷和不足。抽吸结束后切口缝合1~2针,覆盖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并穿弹力服装。


      三、超声吸脂术


      (一)超声吸脂的原理


      超声吸脂术是利用高能低频超声波的物理化学效应选择性地破坏皮下脂肪组织,生成脂肪乳化液后再用负压吸引将其抽出体外的一种吸脂方法。超声波的生物效应有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两种,而后者又可分为空化效应和微机械效应。超声吸脂主要是利用机械效应将脂肪组织乳化,热效应则会烧伤皮肤,临床上要尽量减少超声波的热效应。空化效应所产生的局部瞬时高压、高温可导致人体组织的声化学效应,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产生声光现象、自由基、氧化反应性代谢产物等。可能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如DNA的损伤,甚至癌变等。因此,超声吸脂虽然有其疗效较好、操作强度低,但是存在损伤、手术时间长,不能抽吸浅层脂肪等诸多缺点,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操作过程


      1.注射肿胀液   液体温度应与室温相同(约21℃),以缓冲冷却超声波所产生的热量。大量液体减低了脂肪组织的密度,并为超声提供了液态环境,有利于空化效应的产生。此外低温液体减轻了超声波产生的热效应。


      2.乳化与抽吸   一般采用23kHz超声波及直径5mm的空心钛金属探头,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切口尽量隐蔽,也不要采用对称切口。切口内置入皮肤保护器,切口周围覆盖湿性敷料,以免损伤皮肤。探头经皮肤保护器插入皮下,距皮肤内面应超过1cm,缓慢持续轻柔往复移动探头。探头必须处于动态,不能在某一区域停滞,以免造成热损伤。应注意观察抽吸导管内的乳化液并及时调整超声波的频率及探头运行的速率或位置。正常时如“牛奶冰激凌样”混合液。出现较多血性液体时,应改变探头运行方向。左手应触摸皮肤感知探头的方向及位置,保证探头在正确层次,远离皮肤、筋膜、肌肉等,以免发生热损伤。抽吸时采用低负压小直径导管进行。将乳化液抽吸干净后如残留脂肪组织过多、凹凸不平等,则采用常规负压吸引进行最终塑形。目前主张减少超声乳化的时间,而增加常规脂肪抽吸,以减少超声波的不良反应。最后缝合皮肤切口,穿紧身服。


      四、电子吸脂术


      (一)作用原理


      电子吸脂术是利用正负电极所产生的高频电场将体内皮下脂肪破坏、裂解、液化呈乳糜状,同时采用负压将破碎的脂肪混合液抽出体外,以达到躯体塑形目的一种吸脂方法。


      (二)操作方法


      1.正确连接电极针、手柄、主机、压力注射泵及真空泵等。将针式电极从相对隐蔽处刺入皮下脂肪组织深层,距皮肤1cm。启动输液泵注入肿胀液或采用手工注射麻醉液。因电子吸脂疼痛轻,利多卡因浓度要低,但液量不能过少。


      2.选择程序  较松软组织部位选1~6程序,纤维组织较多部位选7~8程序,关闭脉冲。在抽吸区边缘用穿刺针头穿透皮肤,双极电极针一般为三处使之形成一等腰三角形,以利于电极针改变抽吸方向,单极电极针一处即可。由穿刺孔插入单极针,置入深层脂肪组织,释放脉冲,轻柔地移动电极,阻力较大时应减慢移动速度,以增加高频电场对局部的作用时间,但电极针不能长时间停于一处,以免组织损伤。由于脂肪的液化,较低负压即可吸出。由深至浅逐层抽吸,应保留0.5~1.0cm浅层脂肪组织。电极针过于接近皮肤时可致烧灼疼痛,应注意避免。同样抽吸中注意导管中脂肪混合液的颜色、数量等。若出血较多应改变抽吸方向。最后判断吸脂区皮下脂肪厚度、平整度,用常规负压吸引进行纠正,边缘部位最好采用单纯负压吸引。术后穿刺孔无需缝合,无菌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并穿弹力服3个月以上。口服或静滴抗生素3~5天。


  • 操作方法

    (一)术前标注


      用甲紫在手术区以数个同心圆来标注,位于中心部位的同心圆表示脂肪堆积较多,靠外侧的同心圆表示脂肪较少。重要血管神经走行部位或无脂肪抽吸区则用叉表示。每次手术应控制在1~2个区域,不宜一次性广泛多个部位吸脂。


      (二)手术切口的选择


      手术切口的长度与吸脂管的直径相当,一般0.5~1cm左右。切口位置应尽量位于隐蔽处,并能使吸脂管达到所需手术区。切口不选择在骨性凸出或张力部位,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不必要的疼痛。如切口在术中由于吸脂管的摩擦而受损撕裂,应修整或去除少量皮肤再行缝合。


      (三)预置抽吸隧道


      手术前在没有负压的情况下,用吸脂管在所要抽吸的平面下建立一个操作面,如此可使脂肪组织变得疏松并破坏纤维组织隔,可使抽吸层次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四)抽吸操作


      将吸脂管插入皮下脂肪层,深度在1~2cm处,按照事先标记区域内作拉锯式刮吸,同时开动电动吸引器。操作时吸头侧孔应向不同方向,尤其朝皮肤表面方向。左手抚摸抽吸部位的皮肤表面,以掌握抽吸的深度。术中随时观察吸出物的颜色,如吸出为血液时要及时改变抽吸方向。吸管在进出切口时不要有负压,以免加重切口缘的损伤。抽吸结束后应将皮下存留的液体及脂肪颗粒挤出,放置引流管或做负压抽吸24~48小时。抽吸区加压包扎。

  • 并发症及处理

    吸脂术已是国内外常用的减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尤其严重并发症极少发生。但文献统计仍有死亡病例发生。故即使是再安全的手术也不应掉以轻心。死亡原因∶脂肪栓塞综合征占首位,其次为腹壁或内脏穿孔。药源性(麻醉、镇静及其他药物)为第三位。有学者总结导致死亡的因素为∶①过度大量抽吸(抽吸脂肪混合液5000ml以上,脂肪大约为80%);②注射大容量的湿性液体;③操作者未经严格培训并掉以轻心;④肿胀液中高剂量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的心脏毒性作用。因此,正确的操作技术及选择适宜的患者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一)常见并发症


      1.皮肤凹凸不平或不对称 因抽吸不匀所致。暂时性凹凸不平较常见。经加压塑形半年后会改善。若半年后仍凹凸不平,可在一年后二次抽吸。使用低负压小直径吸脂管抽吸浅层脂肪则可避免。


      2.血清肿 超声吸脂术多见。在皮下较大的腔隙内充满了不凝的血清样液体,易形成慢性血清肿。包扎不实造成。小的血清肿可自行吸收,大的血清肿要用注射器抽吸或切开放出再加压包扎。


      3.皮肤瘀斑 因吸脂头过浅损伤真皮下血管网所致,术后24小时内出现,1~2周可消退,一般不需处理。


      4.皮肤坏死 较少见,超声吸脂或电子吸脂损伤浅层脂肪,破坏真皮下血管网或感染所致。吸脂不可过浅,严格无菌操作,出现感染时尽快处理创口,全身使用抗生素。


      5.其他常见并发症 如皮肤麻木或疼痛、色素沉着、皮下硬结。下肢吸脂还可致小腿水肿等。多在3个月至半年内自行消失。


      (二)少见并发症


      1.脂肪栓塞及脂肪栓塞综合征 是吸脂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常吸脂后血液和尿液中会出现少量的游离脂肪酸,可很快被血浆脂肪酶分解吸收,不会造成严重并发症。但在组织损伤较重时,大量脂肪进入血液,导致脂肪栓塞和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抽吸合并腹壁整形、脂肪组织过度损伤者发生率增加。其主要症状为缺氧、意识模糊和皮下瘀斑三联症。出现上述症状应迅速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冷凝集试验、血清脂肪酶等,以明确诊断。治疗应进行大剂量皮质激素以及球蛋白的输入、吸氧等。


      2.腹壁和内脏穿孔 主要因操作不当引起。术前应检查有无疝气、腹部手术史、肠粘连及腹部吸脂史。术中要正确掌握层次,动作要轻柔,不能过于粗暴。


      3.药物的毒副反应 肿胀液中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如超出一定剂量或浓度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均可发生毒副作用。而全麻及镇静剂可掩盖患者的中毒症状。术中患者出现头痛、口舌麻木、耳鸣、谵妄、躁动、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症状时,必须及时处理。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视患者,随时与术者保持联系。

  • 内容来源

    医疗美容技术/张信江等主编. —2版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ISBN 978-7-117-13533-7

  • 基本信息

  • 概述

  • 技术原理

  • 操作方法

  • 并发症及处理

  •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