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招风耳矫正
招风耳又称隆突耳,是一种常见的耳郭畸形,多由胚胎期耳轮形成不全或耳甲软骨过度发育所致,双侧多见,但两侧畸形程度往往不一。正常耳郭的耳甲与耳舟成90°,而招风耳的夹角多大于90°,通常为150°以上(图23-4),重者耳甲与耳舟之间的夹角完全消失(180°),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亦完全消失,整个耳郭自耳甲至耳轮为一平板,且与颅侧壁成直角。极其严重者,耳轮缘亦无卷曲,形成茶碟样结构,称贝壳耳。
年龄大于6岁的儿童及成人。
年龄小于6岁者;全身有器官功能不全者;局部皮肤感染者。
术前常规检查,排除器官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双侧题部耳周常规备皮,剃头发宽度3~4cm。拟全麻下手术者,需术前常规禁饮食。
桥正招风耳的原则是设法重新形成对耳轮及其上脚,减少耳甲壁的宽靡,使得耳轮至乳突的距离小于2cm,如果存在过于前倾的耳垂则需同时矫正。招风耳整形的手术一方面是降低耳甲壁的高度;另一方面是形成对耳轮的折叠隆起。前者主要是通过切除耳甲壁的部分软骨实现,后者主要通过改变耳郭对耳轮相应位置软骨的前外侧表面或改变其后内侧表面,使其形成折叠,方法较多。
1.Mustarde法
(1)手术要点:在耳郭后内面做顺耳郭长轴的切口;皮下分离,暴露耳软骨;在耳郭软骨背面做纵向褥式缝合,形成对耳轮;切除多余皮肤,缝合切口。
(2)难点及对策:难点是双侧的对称性往往难以完全一致,不管单侧还是双侧招风耳畸形,术前均应消毒双耳,术中做褥式缝合时,可参照正常侧或两侧相互对照,以免形成新的不对称。
2.Stentrom法
(1)手术要点:软骨膜对维持软骨的形状非常重要,如果切开软骨膜及部分表层软骨被切开侧软骨的表面张力就会自然释放,软骨随之向未切开的一侧弯曲。根据这一原理,采用特殊器械,经耳后内侧面耳轮尾部的皮肤小切口,进入对耳轮相应的软骨表面进行划痕,使软骨自然向背侧弯曲形成对耳轮,故该法亦被称为软骨前外侧面划痕法。
(2)难点及对策:划痕的深度和范围难以精确把握,一般遵循越严重划痕越深范围越广的原则,但一般不要穿透软骨全层。术前需预先设计对耳轮的走行及宽度,术中根据设计线的弧度采用相应的器械进行划痕。
3.Converse法
(1)手术要点:将耳郭向颅侧壁轻压折叠以显现对耳轮及其上脚的轮廓,用亚甲蓝标出。然后用带亚甲蓝的针头沿折叠耳郭轮廓刺入、穿透耳郭全层以在软骨上形成标记,在耳郭后内面两排亚甲蓝标记中央切口,并向两侧分离显露软骨上的标记点。沿软骨标记点做两条切口,上方分开,下方逐渐靠拢,保持前面软骨膜完整,两侧切口间的软骨用细丝线做内翻缝合成管状,形成对耳轮及上脚。如存在耳甲壁过宽则同时在耳甲软骨的游离缘切除一椭圆形软骨片,拉拢缝合两外侧软骨游离缘,并固定上述软骨管数针。切除耳后内侧切口两侧多余皮肤,缝合皮肤(图23-5)。术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塞耳郭凹陷部分,用棉垫及绷带加压包扎。
(2)难点及对策:难点是双侧的对称性往往难以完全一致,术中参照对侧进行调软骨管的两端容易出现切迹,缝合教骨管时需要平级过波,网以不于缝合。
4.改良的Converse法
(1)手术要点:即切开软骨时,仅切开靠近耳轮的一侧标志线,严重者在软骨的前 侧表面刘痕后,将耳轮软骨游离缘向后折叠缝合于另一侧标志线,以形成对耳轮,切除部 分多全皮肤后缝合即可。
(2)难点及对策:软骨管缝合时容易出现对耳轮平直,术中需边缝合边调整,使得形 成的对耳轮按设计线的弧度走行。
术后主要监测术区的疼痛感,如账痛明显,则发生局部血肿的可能性大;术后3天如无其他症状,出现发热,则高度怀疑术区感染。
1.血肿 术中需彻底止血,避免活动性出血,预防血肿形成。如出现血肿,需提前打开包扎,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放置细引流管后重新缝合,根据引流物的多少及性质拔除引流管。
2.感染 术前术区必须确保无感染病灶,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如发现可疑感染应打开外包扎敷料,观察创口有无明显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必要时取分泌物做培养,拆除部分缝线,彻底清创、换药,廷期缝合。
3.双侧不对称 术中需实时与正常侧或对侧对比,发现不对称及时调整。术后一般轻微的不对称,可不予特殊处理,如出现明显不对称,则需要再次手术调整。
4.复发 Mustarde法如褥式缝合不牢靠,Stentrom法划痕不精确均可能导致矫正不足或复发,如出现复发,需再次手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治。
Mustrde法适用于耳郭软骨比较菲薄的儿童,容易弯曲成形,对于软骨较厚的患者则不适用。其优点是软骨未被切开,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采用其他术式再次修整;缺点是易复发。Stentom法手术切口小,操作时间短,而且因为未完全切透软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次修整。Converse法效果可靠,但如外形欠佳,再次修复难度较大。
整形美容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孙家明,王晓军主编,一北京:龙门书局,2018.6 (协和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从书/赵玉沛,王国斌总主编)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ISBN 978-7-5088-5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