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疗美容 >  脂肪抽吸与体型塑造

脂肪抽吸与体型塑造

  • 基本信息
    脂肪抽吸与体型塑造是利用负压吸引和(或)超声波、高频电场等物理化学手段,通过一较小的皮肤切口或穿刺孔,将预处理或未处理的人体局部蓄积的皮下脂肪去除,并结合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等技术,以改善体型的一种外科手段。
    英文名称
    其他名
    科室
    医疗美容科
    适应人群
    年龄在18岁以上,经饮食控制及运动辅助仍觉身体肥胖且无心脑血管疾病等禁忌证者,都可进行脂肪抽吸
    操作方式
    利用负压吸引和(或)超声波、高频电场等物理化学手段
    特点
  • 概述

    脂肪抽吸与体型塑造是利用负压吸引和(或)超声波、高频电场等物理化学手段,通过一较小的皮肤切口或穿刺孔,将预处理或未处理的人体局部蓄积的皮下脂肪去除,并结合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等技术,以改善体型的一种外科手段。脂肪抽吸术其特点为封闭、钝性、非连续切割。近年来,与脂肪抽吸术相关的各种技术、器械设备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扩展了该项技术的适用范围,成为最受欢迎的整形美容项目之一。脂肪抽吸与体型塑造的基本原理在于:人体脂肪细胞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质细胞,在一般情况下人出生后脂肪细胞即终身恒定,脂肪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增殖。肥胖是细胞体积过分增大,细胞数量没有变化,而脂肪抽吸后既可以减少脂肪细胞数量,也可以减少脂肪细胞体积,从而引起脂肪抽吸后局部体积变小和变薄、达到瘦身和塑造体型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讲,吸脂手术是目前一个安全有效的减肥和体型塑造的方法。

  • 适应症

    1.年龄在18岁以上,经饮食控制及运动辅助仍觉身体肥胖且无心脑血管疾病等禁忌证者,都可进行脂肪抽吸。


      2.单纯局部脂肪堆积,如腹、腰、臀、大腿、后背和上臂部位脂肪堆积都是合适的手术适应证。


      3.周身弥漫性单纯性肥胖患者常伴有负重感及诸多行动不便,该类患者如一次脂肪抽吸手术达不到目的,可分次进行。


      4.伴有皮肤松垂的肥胖患者吸脂手术与皮肤脂肪切除联合进行效果更佳。


      5.作为辅助手段,脂肪抽吸术可作为其他外科手术,如面部除皱术、腹壁整形术、大腿整形术、皮瓣修薄术等的辅助手段。


      6.其他疾患,如脂肪瘤、腋臭等。

  • 禁忌症

    1.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减退,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心理障碍、期望值过高以及对自身体型要求过于苛刻者。


      3.皮肤严重松弛而皮下脂肪组织过少者。


      4.有利多卡因过敏史、麻醉药物代谢障碍者;有药物滥用者,如吸毒者等。


      5.局部皮肤有感染病灶及较多癫痕者;重度吸烟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者。


      6.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者,禁忌行下肢脂肪抽吸。


      7.特殊区城,如骶尾三角区、黏着区域、小腿前缘、胫骨内侧、肩胛区、骨凸起区等。


      8.妊娠妇女或母性肥胖综合征。


      9.病态肥胖或者伴有Pickwician综合征或睡眠。呼吸暂停症、神经性贪食症者。


      10.患者具有不稳定的或难以控制的疾病,如重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11.继发性肥胖应首先治疗原发病。


      12.青春期(18岁)前的患者一般不宜行脂肪抽吸术,男子女性型乳房、重度肥胖等影响心理发育的疾患除外。

  • 术前准备

    1.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应处于正常范围。


      2.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必要时还需行肺通气功能、心脏彩超等检查。


      3.药物


      (1)原则上手术前1周应停用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减肥药物、西咪替丁等药物,以免影响患者的凝血机制及麻醉药物的代谢,导致出血、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等。


      (2)注射器法、水动力法脂肪抽吸术,认真选择患者,遵循无菌无创原则及分部位多次抽吸,其创伤小,仅有一个或数个小针孔与外界相通,加之肿胀液本身可能具有抗感染作用,术后感染概率很低,无需预防使用抗生素;采用肿胀技术,麻醉效果完全,术后镇痛时间可持续12~20小时,一般不需服用镇静及镇痛药物。而超声波法、电动法等脂肪抽吸术及大容量脂肪抽吸术术后感染风险增加,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当天,疼痛较重者可服用镇痛药,但禁用地西泮,以免掩盖利多卡因的中毒症状及竞争性抑制利多卡因的代谢。


      4.精神准备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洞察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完善详尽的术前谈话,应做好解释工作,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5.局部检查


      (1)静态掐持实验;用拇指及示指掐持起皮肤及皮下脂肪,估计脂肪的厚度,其厚度约为掐起组织厚度的一半。


      (2)动态掐持实验:即做指持实验时,收缩深层肌肉,可排除深层组织,较准确地测量脂肪厚度。


      (3)叩击实验:叩击凸出区域,以判断皮肤质量,若出现漂浮感或者凝胶样颤动者为差,术后可能出现皮肤下垂和褶皱。


      (4)回缩实验:患者站立,回吸腹部,此时患者腹部外观与抽吸手术后相似。如果出现凹凸不平、皱褶,术后也可能会出现。


      (5)皮肤回缩定律:凸起部位的高度小于直径的1/4,手术后皮肤多可回缩到正常形态反之则可能会出现皮肤皱褶。抽吸时应抽吸深层脂肪而保留浅层的脂肪,待皮肤回缩后再抽吸剩余脂肪。


      6.局部标记    在手术前由术者亲自标记抽吸部位。患者采用站立和平卧(或者手术所采用的体位)两种体位,以观察重力作用对抽吸部位的影响。可使用亚甲蓝标记吸位范围、进针或切口位置,根据脂肪蓄积厚度绘制等高线,皮肤表面的畸形应使用不同进行标记,最后使用碘酊对亚甲蓝进行固定以免脱色。


      7.肿胀液的配制    抗体结合实验显示,碱化的利多卡因的浓度可保持27天不变,但碱化的利多卡因的降解与温度相关,其长期稳定性不可靠,且肾上腺素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因此不能提前配制肿胀液。肿胀液可适当加温,使其与体温相近,以减少患者热量散失并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8.其他


      (1)吸烟者术前2周戒烟,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女性患者手术应避开月经期。


      (2)术前应选择好适宜的紧身服装,局麻手术者术前应进食适量流食,以免虚脱。术前排尿。

  • 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手术麻醉的选择


      1.局部肿胀麻醉    是目前吸脂手术常采用的麻醉方法,又称超量灌注麻醉。肿胀液的主要配方为生理盐水1000ml,利多卡因400-800mg,肾上腺素0.5-Img,5%碳酸氢钠10ml。利多卡因的使用最大剂量不应超过35mg/kg,超过此剂量要慎重。如果患者年纪较大、处于月经期前后、凝血功能或者内脏功能轻微不正常,可在上述配方中加入一些凝血药物、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每10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血凝酶1kU,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1mg,则可减轻吸脂部位出血程度,加强吸脂部位的抗感染能力,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程度,促进术后局部组织恢复。局部浸润麻醉一般可在抽吸区域中部深层脂肪开始持续注射肿胀液,使肿胀液逐渐由中部向外周、由深层向浅层均匀蔓延。纤维组织较多部位,如脐周、剑突下、肋弓、背部及胸部,感觉神经纤维多于其他部位,注射应缓慢轻柔而充分。灌注量一般为预计抽出脂肪量的1.5~2倍,通常上下腹部加两侧髂腰部需灌注量在3000~5000ml,后背加腰部、腰部加双臂、双臀加双大腿也均需要灌注3000-5000ml。一般灌注量达到抽吸部位及其外周2~3cm区域皮肤发白、呈橘皮样、局部发硬、灌注液从灌注口外溢即可开始抽吸。


      2.硬膜外麻醉    有些患者对疼痛过于敏感,可以结合硬膜外麻醉在吸脂部位应用局部浸润肿胀麻醉,若如此,硬膜外麻醉后局部肿胀液中利多卡因用量可大量减少或不用。


      3.局部麻醉镇静技术    又称为清醒镇静技术,结合肿胀技术,可避免患者感组到注射肿胀液和抽吸脂肪时的不适及疼痛。镇静技术是指通过肠道或者非肠道方式府用作用于对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联合或者不联合镇痛药和(或)亚麻解浓度的吸入性药物着以时人体的精神活动产生抑制的一种方法,可在危险性极小的情况下,使患者精神镇静或者入睡,缓解或消除疼痛等有害刺激,并使患者全部或者部分遗忘。


      4.全身麻醉    大容量脂防抽吸,老年人脂防抽吸、身体状态不佳需手术中监护、患者过度紧张敏感及患者有意愿时可考虑全身麻醉。

  • 内容来源

    整形美容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孙家明,王晓军主编,一北京:龙门书局,2018.6 (协和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从书/赵玉沛,王国斌总主编)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ISBN 978-7-5088-5332-1

  • 基本信息

  • 概述

  • 适应症

  • 禁忌症

  • 术前准备

  • 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