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凌康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疗美容 >  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技术

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技术

  • 基本信息
    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技术(FUT技术)指从安全供区切取头皮条,将其在高倍显微镜下分离为单个毛囊单位移植体,再将其移植到受区的技术。该项技术于1998年被正式确立,包括两个基本的技术要点:①供区条状头皮的获取;②显微切割毛囊单位。该项技术应用广泛,可应用于头发、眉毛、睫毛、胡须、阴毛及胸毛等脱失的患者。
    英文名称
    其他名
    科室
    整形外科
    适应人群
    应用于头发、眉毛、睫毛、胡须、阴毛及胸毛等脱失的患者。
    操作方式
    特点
  • 概述

    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技术(FUT技术)指从安全供区切取头皮条,将其在高倍显微镜下分离为单个毛囊单位移植体,再将其移植到受区的技术。该项技术于1998年被正式确立,包括两个基本的技术要点:①供区条状头皮的获取;②显微切割毛囊单位。该项技术应用广泛,可应用于头发、眉毛、睫毛、胡须、阴毛及胸毛等脱失的患者。

  • 适应症

    1.瘢痕性脱发。


      2.头皮放疗性脱发。


      3.男性雄激素性脱发。


      4.男性易性病者发际线重建。


      5.头皮扩张器或牵拉性脱发导致局部色素减退。


      6.斑秃。


      7.先天性或创伤引起的眉毛、睫毛、胡须及阴毛等缺失。


      8.美容性眉毛、睫毛、胡须及阴毛等移植。

  • 禁忌症

    1.30岁以下的脱发患者为手术的相对禁忌,该人群往往不易准确预测以后脱发的程度。


      2.供区毛囊单位的密度<40FU/cm²。


      3.期望值过高或不切实际。


      4.术后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 术前准备

    毛发移植的术前准备工作对植发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非常重要,而这些工作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心理准备    植发手术大多使用局部麻醉,一般时间较长,患者要对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及不适感做好准备。毛发移植后具有正常的生长周期,术后应耐心等待,做好坦然面对术后漫长恢复期的准备。恢复过程中要有耐心,可以在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定期拍照片比较,以助观察效果,增强信心。


      2.患者的用药准备    术前应避免服用影响手术的药物,术前1周应停用任何抗凝血药物,并酌情于术前3天口服止血药物。


      3.常规检查    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明确有无器质性疾病和心理不健康状况,排除瘢痕体质或者感染性病变存在的可能,以及其他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


      4.术前拍照    未理头发前、设计移植范围后都必须拍照,以便于对比术后毛发生长情况。


      5.供区及受区的准备    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当天,必须用洗发水彻底清洗头发,并将供区头发及受区毛发剪短。

  • 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1.受区轮廓的设计    毛发移植受区的设计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毛发特征、意愿及期望等综合考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以随时进行调整。


      头发:发际线决定了头发移植的基本框架,应注意与患者的自然面部轮廓相适应。设计发际线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应考虑到长远的影响。首先,应根据患者的面部轮廓确定发际线的形态;当发际线的形态确定之后,前额中点、前额中央发际线、前额外侧发际线及其与颗区、顶骨区的连接部位也应随之被确定。在确定发际线的位置的时候,应当注意尽量避免主观性因素所带来的偏差,可通过让助手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来观察发际线的位置,以及在患者身后放置镜子进行多方位审视来尽量减少主观性偏差。此外,一些标志性点与线的确定也有利于保证发际线设计的对称。其次,还应在移行区带随意排布一些毛发小片,以模仿自然的形态,如“美人尖”的设计等。


      在设计发际线的时候,尽量以尺子测量画线,并进行多方位观察。移植的时候毛发种植的方向以参照移植区残存毛发方向为主。


      眉毛:眉毛的形态设计除遵循一般的美学原则外,还应尊重患者本人的要求。在设计眉形的时候,应考虑到眉毛位置、眉毛形态、眉毛大小、眉毛方向及移植数量等几个方面尽量使眉形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面形、体型、职业、性格等相适应。


      睫毛:理想的睫毛应生动活泼,设计应将美学标准与解剖定位相结合,注意睫毛与脸缘之间的夹角不可过小,以免造成倒睫。


      胡须:胡须比较粗糙,几乎都是单根的毛发,在不同种族中,其密度不同,而且不同患者要求的形态也不同。设计时应在坐位描记胡须的形状,必须保证两侧对称。


      阴毛:稀毛症或无毛症多数是特发性的,在女性中并不常见,往往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由于正常女性阴毛呈倒三角形,故设计时一般均需设计倒三角的形状。


      2.供区的选择    由于毛发的脱落是不可预期的,而毛发移植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所以在选择供区时,应满足可以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毛发,而又不影响下一次手术的供区供给。结合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普遍认为头枕部是最常见的安全供区,该部位毛囊对雄激素不敏感,被移植到脱发区后将保持其原有的毛发属性和生长周期而继续生长。研究表明,安全供区范围为前界在耳屏前约28mm并平行于耳题发际线;上界在外耳耳颅沟上20mm的水平线与头枕部正中线的交点至外耳耳颅沟上方70mm,在题部宽约50mm,在枕部宽约80mm;下界要根据家族遗传史决定。


      枕部头皮是最主要的供区,除此之外,胸毛也可作为毛发移植的少量供区,仅适合于个别胸毛较多的患者。眉毛适合进行少量的睫毛移植,鼻毛适合眉毛、睫毛缺损的补充性治疗,而题部、枕部毛发边缘区的毛发直径较小,毛囊单位中的毛发数量较少,比较适合眉毛、睫毛及阴毛的移植


      3.麻醉    主要采用神经阻滞麻醉、环形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三种方式,术前可准备一些冰块,首先进行冰敷镇痛,并尽量使用较细的注射针头,以减少注射时的疼痛及对组织的创伤。


      4.移植数量的估计及头皮条切取    ①计算受区需移植毛囊单位的大致数量,所需头皮的面积(S)按公式计算:S=所需总的移植物数量(N)/平均密度(B);②根据公式所计算的供区面积,用细而尖的标记笔做标记;③供区麻醉后,以圆刀片沿设计线切开头皮,在切开头皮的过程中,刀刃的方向始终与毛发的方向平行,避免伤及毛囊。


      5.供区缝合    尽可能使切取的头皮条细而长,然后进行无张力缝合,以获得最小的供区瘢痕。国外学者于2005年提出,在关闭供区切口之前,先将切口下缘皮瓣的游离缘剪去1~2mm的组织,从而可使表皮的少量毛囊单位穿过最终的瘢痕生长,从而淡化供区的瘢痕。


      6.头皮条分片    头皮条分片是毛发移植的重要部分,在将供区头皮条取下后,应迅速交给助手进行分片。首先用湿纱布擦净头皮上的血凝块,再将头皮条一边游离缘向上,以注射器针头固定之后,在6倍显微镜下进行切割分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头皮的湿润,并将毛囊单位保存在装有冷生理盐水的培养皿湿纱布上,以避免移植物脱水。头皮条的分片应迅速、厚薄适中,并尽量减少毛囊单位的损耗。在进行超大量毛发移植的时候,组织一个团队进行合作,以减小时间对毛囊单位活性的影响。


      7.受区打孔    打孔的孔径和密度要根据移植物的大小及预定移植的密度来确定。普遍采用的移植密度在15~25FU/cm²,也有采用密度高于35FU/cm²的高密度移植。随着显微切割技术的发展,移植物的尺寸也逐渐变小,小的移植物需要的植入孔径也更小。在打孔的过程中,还要控制打孔深度,注意毛发的生长方向和角度,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毛发的损伤。


      8.毛囊单位的植入    直接用镊子植入移植体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方法,用非常精细的尖头镊将孔隙打开,然后用镊子将毛囊单位植入孔内。通常情况下,移植物的植入由两个工作人员参与完成,动作应轻柔又能快速植人移植体。还有一种“边打孔边植入的”植入方法,即用自制植发针在受区头皮打孔,当刀片取出时,移植物也同步被植入新形成的孔隙内。

  • 术后监测与处理

    毛发移植属于游离移植,术后应警惕移植物的移位、局部血肿及感染等影响移植物存活的不利因素。可于手术结束之后局部外涂抗生素软膏并加压包扎以控制血肿。术后3天之内避免低头,术后1周之内,每天用生理盐水按压式清洗头皮。

  • 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    头皮血运丰富,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感染发生概率很低。但对于伴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肝病患者、头癣患者等,需要高度警惕感染的发生。术前头皮的清洁能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可预防感染。当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及波动感等感染迹象时,要积极处理。首先要对渗出液采样培养,进行药敏实验,并根据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同时,对伤口进行局部换药、酌情清创等更为重要。


      2.血肿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1周应停用药物。嗜酒及高血压患者,术中容易出血。术中若供区出血较多,术后可靠的加压包扎可以有效止血。若受区出血,术后可用纱布适当按压,一般出血也可缓解。


      3.切口裂开    毛发移植所切取的头皮条在合适的宽度,一般很少发生切口裂开,切口裂开大多与术中缝合欠佳有关。缝合时皮肤内翻、张力过大、感染或者坏死均可导致切口裂开。当切口愈合不良时,应及时进行扩创,待创缘情况良好时进行修复。


      4.瘢痕    供区的瘢痕不可避免,术中切取的头皮条宽度不可过宽,无张力缝合可使瘢痕降到最低。一旦缝合张力过大,就可能导致较宽的瘢痕甚至皮瓣坏死。如果出现瘢痕增生或者瘢痕疙瘩,且毛发无法遮挡,则可以进行“W”改形或者瘢痕上毛发移植。


      5.局部坏死    如果术中切取的头皮条过宽,导致缝合张力过紧,阻碍了血液循环,则可能发生局部皮瓣坏死。术后若张力过大,早期发现皮瓣血运不佳,应果断拆除创缘缝线,留待二期修复创面。


      6.感觉异常    可能会出现的感觉异常主要有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过敏,一般无需治疗,多数患者会在术后3-6个月后恢复。为了降低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术中应注意解剖层次清晰,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并尽可能减少供区缝合的张力


      7.囊肿、毛囊炎    小面积毛发移植的患者出现囊肿或毛囊炎的可能性很小,大面积毛发移植的患者容易出现毛囊炎或囊肿,一般出现在术后1个月至半年之内。原因主要是移植孔太深,种植的毛发深陷入孔中而无法长出表皮。种植时带入表皮或者是分离毛囊单位时所带表皮太多、分离毛囊单位时切断毛囊、植人时捎带了毛发碎尖等原因也可以引起炎症。小的囊肿可以挑破,大的囊肿或较深的囊肿则需要手术治疗。


      8.毛发成活率低    毛发成活率低与患者体质、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均有关系。大部分患者术后毛发成活率均较高。成活率较低与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移植物移位、感染等有关。该情况虽然很少,然而一旦发生就无法避免。


      9.术后继续脱发    术后早期,供区及受区出现的脱发是自然过程,不需处理。创缘由于缝合张力过大出现的脱发多数也能恢复。然而有些脱发患者在毛发移植之后,移植的毛发生长旺盛,而其他部位的头发却仍在脱落。因此,对于某些毛发移植的患者,术后配合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 临床效果评价

    FUT技术可应用于头发、眉毛、睫毛、胡须等部位的毛发移植,极大地扩展了毛发移植的范围。一次手术最大移植量高达3000~4000毛囊单位,移植效果较高。术中全程显微镜分离毛囊,可比传统的肉眼下分离减少30%-50%的毛囊损伤,节省了患者珍贵的毛囊资源。而且,毛囊移植成活率高达95%以上,远远高于传统植发技术的成活率。


      在效果方面,该项技术完全按照毛囊单位的自然状况进行毛囊分离和种植,每个毛囊单位仅含1~4根头发,使得移植区的头发密度更高,移植效果更加自然。

  • 内容来源

    整形美容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孙家明,王晓军主编,一北京:龙门书局,2018.6 (协和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从书/赵玉沛,王国斌总主编)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ISBN 978-7-5088-5332-1

  • 基本信息

  • 概述

  • 适应症

  • 禁忌症

  • 术前准备

  • 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 术后监测与处理

  • 并发症及处理

  • 临床效果评价

  • 内容来源